普门品入门网
普门品入门网
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·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

导读:这个练习是第三个练习的延续,它借助于呼吸来使我们的整个身体达到安和宁静的状态。当我们的身体不调和的时候,我们的心就很难安祥。...

  练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

  入息,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。出息,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。

  这个练习是第三个练习的延续,它借助于呼吸来使我们的整个身体达到安和宁静的状态。当我们的身体不调和的时候,我们的心就很难安祥。因此,我们应该借助于呼吸来帮助我们身体的功能顺利和谐地发挥作用。如果我们气喘吁吁,或者呼吸不规律,我们就不可能使机体的功能平稳下来。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调呼吸。我们的出入息应该平稳轻松。当我们的呼吸调和的时候,我们的身体也就调和了。我们的呼吸要轻、要平滑,没有声音。呼吸应该和顺,就象一条小溪挟带着细沙流入大海。我们的呼吸越深细,我们的身心就越安和。当我们吸气的时候,我们能够感觉到,气息进入体内,濡润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。当我们呼气的时候,我们感到,随着出息,我们所有的疲劳、不安和忧虑都被带走了。

  我们呼吸的时候,可以对自己默诵下面这首偈子:

  吸气,我使我的身体平静下来。

  呼气,我微笑。

  安住于当下这一刻,

\

  我知道,这一刻真美妙。

  我们知道,我们在坐禅的时候,身心是一体的,所以要想使我们的心平静下来,只要使我们的身体平静下来就可以了。我们微笑的时候,这表明我们身心安祥而喜悦。安祥和喜悦的感受是修行者的养料,它们能够帮助修行者在修行的道路上继续迈进。如果读者想更多地了解这些事情,那么我要鼓励他修习《安般守意经》的第五个和第六个练习。这两个练习的设计目的是帮助修行者用禅悦来滋养自己。禅修的本质是回归当下、安住于当下,并且观察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。“这一刻真美妙”的意思是,修行者能够看到在她体内、心里和呼吸中的生命的奇迹,而且能够使安祥和喜悦的感觉更稳固、更强大。

  尽管我们现在所研究的经文是开示即身观身的部分,但是因为身体和受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,所以我们不应该犹豫,要自由自在地跨越身念处和受念处之间的界限。因为我们已经知道,身体安和心就安和。

  在练习三和练习四中,修行者随顺着呼吸,回光返照 ,与身体合为一体,并且使整个身体平静下来。很显然,在修习这些呼吸练习的时候,你所有的感官——眼、耳、鼻、舌——都被关闭了,这样周围世界的影像就无法进来,不会干扰你内心的平静。用这种方式去回归身体也就是回归心。

  在生活中,你会不时地感到疲倦,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或者所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出了岔子,并且造成了误会。你或许会想:“今天我可真倒霉啊。”在这样的时候,你最好是干脆回归你的身体,切断与外界的所有联系,关闭感官之门(六门)。通过随顺呼吸,你可以收束身心和呼吸,这样,它们就会成为一体。你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,就象一个人坐在屋里,坐在火炉旁,而屋外却是风雨飘摇。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、任何时候修习这个方法,而不仅仅是在禅堂里。你回来了,与自己保持着联系,并且重新使自己完整起来。

  我们不应该认为,关闭感官之门就是把我们自己与生活和世界隔离开来,切断了我们与生命的联系。当我们并不真正是我们自己的时候,当我们处于分裂和散乱的时候,我们与生命并没有真正的接触。只有当我们真正是我们自己的时候,这种接触才是深刻的。如果在当下这一刻我们不是自己,那么我们看蓝天的时候,我们就并没有真正地看见蓝天。我们握着孩子的手的时候,也并没有真正地握着孩子的手。我们喝茶的时候,也并没有真正地在喝茶。

  因此,我们自身的完整性,是任何有意义的接触的基础。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呼吸来实现自身的完整,这种有意识的呼吸可以把我们带回自己的身体和心。实现自身的完整也就是时刻更新我们自己。我们会变得清新纯净,别人也喜欢跟我们呆在一起。我们更新自身的时候,我们看其它每一件事物也都是崭新的。竹林禅师曾经说过:“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新的。”